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
调研视察 加入时间:2020/3/20 15:57:44 阅读次数:113744 |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 调 研 报 告 (县政协十四届十五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为进一步助推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近期,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人员深入相关乡镇实地调研,并赴苍溪等地学习考察,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南部县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着力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以产业融合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提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目前,已初步建成以晚熟柑橘、道地中药材、优质粮油、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园区8个,正在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 (一)主导产业加速形成。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建设、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成片推进了优质水果、道地中药材、生态养殖、优质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共发展了以脆香甜柚、晚熟柑橘为主的水果20万亩,以白芨、杜仲、丹参等为主的中药材10万亩,建成了优质粮油基地45万亩、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360个、养殖大户4500户、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2万亩,打造了脆香甜柚、大王野山猪、富硒花生等知名品牌15个。初步形成了产业布局合理、产业聚集程度高、种养结合紧密、三产高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二)新型业态不断拓展。依托“一江五湖”资源,聚焦八尔湖、升钟湖、县城近郊等重点区域,发展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休闲旅游农业30个。引进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建成了村级服务站80个,发展了八尔湖纯阳山村等村级电子商务中心36个,建成了益农信息社833个,带动了黑农夫等20余类本地特产网上交易额超过1.2亿元。近年来,共招引农业龙头企业2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36个、家庭农场1277家。 (三)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在发展园区时,广泛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金融+保险”的“五方联盟”模式、创业园、就业园、托管园“三园”共建模式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的经营模式,推动了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经营、订单经营等一二三产业链式融合发展,让农户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使产业园和农民群众形成紧密的利益联合体,有力带动了农户持续增收致富。目前,佰草庄园、快乐川娃等25户龙头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30个40万亩,全县与企业合作的专合社达365个,惠及农民28.6万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配套较为薄弱。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不平衡,有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个别地方的配置水平很高。但部分较早发展的产业园,道路、排灌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雨天生产作业出入困难,灌溉主要依靠原有的山坪塘、蓄水池、提灌站等,管灌、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较少。比如铁佛塘镇的晚熟柑橘产业园发展较早,与新建产业园相比,政府在基础设施上投入相对较少,产业园区仅有主干线而无产业路,致使果品采摘后主要靠人力背到主路上才能装运;生产用水较为缺乏,业主常常因灌溉、打药等用水与群众及邻近乡镇发生矛盾纠纷。 (二)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一些农业园区的企业和业主以封闭运作为主,与农民利益联结仅限于土地租赁和务工,农民以土地入股或以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园区机制还不够完善;个别业主土地流转租金未及时兑付,群众意见较大。同时,农村“空巢”普遍,劳动力支撑乏力,参与度不高。建管机制不活,责、权、利联结不紧,部分产业园建成后,无明确经营管理主体,管护质量不高。 (三)产业链条不长。一是精深加工企业少,没有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农副产品附加值低,一旦供大于求,销路成问题,价格低,对产业发展和群众收入影响较大。二是品牌意识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社会影响力低。比如全县的晚熟柑橘尚未形成统一的品牌。三是营销渠道不宽。目前,大多数经营主体都是各自为政,销售渠道传统、单一,没有对外形成整体合力。四是产业深度融合不足,大多数产业园区仅限于农业生产,与文化、休闲、旅游等产业结合不够,综合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四)服务保障亟待加强。目前农业园区主要靠经营主体投入和政府项目资金支持,投融资渠道单一,影响园区长期发展;金融信贷机制不完善,农业园区经营者很难获得贷款支持;农业保险等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偏低,部分保险条款不尽合理,相对于一些受损的农作物或农业设施价值来说,保险理赔款只是杯水车薪;部分优惠政策兑现不及时,冷链物流设施配套不完善,对经营主体发展信心和生产经营影响较大。 (五)科技技术支撑乏力。园区经营主体和农民生产管理很多都是凭经验,缺乏专业的生产经营知识和技能,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整体水平不高。现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服务能力较弱,在技术指导、经营管理、抗拒风险等方面不能满足园区企业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农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缓慢,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三、对策及建议 (一)科学规划布局,促进产业融合。一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紧紧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结合县情实际,做好我县现代农业总体功能定位,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重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杜绝“遍地开花”。二是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抓住实施乡村战略和农村集体土地上市契机,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各种形式的休闲、体验、观光农业;将园区产业发展与乡村村落林盘、农耕乡土文化、乡村民宿酒店、康养休闲山庄等紧密结合,使农业功能从单纯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功能融合转变,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二)坚持多措并举,健全建管机制。一是增加县级财政投入。县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二是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完善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方式,统筹安排使用支农资金,围绕发展主导产业进行整合,通过资金整合,既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也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进一步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扩大农业担保品范围。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四是探索产业后续管理机制。按照“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政府供给、村民自治、市场运作”分类供给方式,坚持属地管理、专人管护、群众参与,形成县、乡、村三级负责的管护体系。实行政府与业主共建,共同出资设立产业发展风险基金,以增强发展产业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和确保园区后续管护资金的到位。 (三)实施多轮驱动,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壮大经营主体。在积极招引龙头企业的同时,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支持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户开展多种模式的产业融合,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二是拓宽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方式,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发展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济人和营销大户,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设直营店和连锁店,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空间。三是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引进各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和开发,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我县现有加工企业如元安药业、劲椹科技等的扶持力度,促进其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四是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帮助经营主体解决园区建设、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兑现招引业主时的各项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经营主体加强储藏、运输、冷链设施和园区产业路、灌溉设施等的建设,提升经营主体长期发展信心。五是普及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生产水平。 (四)加快品牌建设,促进提质增效。一是充分抓住我县国优果品脆香甜柚的品牌效应,加大晚熟柑橘、中药材、优质粮油等创建名优品牌的力度,进行品牌资源整合,打造核心品牌,实现共创共享的品牌效应。二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种“采摘节”、参加各地展销会和博览会,结合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品牌,县财政要加大投入,单独组团在省级或周边省市召开展销会,打响南部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三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提高园区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科技支撑。一是积极借鉴苍溪县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与科研院所合作等先进经验,加强与高等院校、农业科研单位的合作,研发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推进技术培训、技术攻关、技术推广示范和成果转化,为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科技工作机构,形成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体系;整合科协、农业、畜牧、农机、林业、水产等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员力量,进村入户推广实用技术,进行技术指导和知识培训。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和技能培训。通过政府搭建平台,聘请专家或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能手进行现场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者的农业实用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创办服务实体,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种农业推广组织;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党校、农民夜校等培训阵地,对农民开展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会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