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
建言献策 加入时间:2014/1/15 8:23:23 阅读次数:147493 |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关于加强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2013年12月30日县政协十三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稳定粮食生产、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工作,县政协于近期组织委员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及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水库147座(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142座),山坪塘3981口,石河堰601处,电灌泵站205处,机电井861处,支、斗、农、毛渠2417公里,设计有效灌溉面积60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8.32万亩。发展速生林100余万亩,修建农村水泥公路4000多公里。
(二)主要举措
1、坚持全域规划。立足“库塘池田互连、路堰渠管互通、集雨节灌互补”的“全域灌溉”目标,由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牵头,实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新村建设规划、连片扶贫开发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多规衔接、整体推进。
2、抓好统筹治理。坚持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主导,以小农水项目为牵引,整体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三年来,全县启动治理病险水库80多座,其中完成除险加固50座,修复水毁工程1728处,建成能满足50万人供水需求的杜家湾制水厂和3.3公里嘉陵江堤防,启动宝马河10.7公里河道治理,实施“金土地”项目13590公顷;新建农村水泥公路535.5 公里、机耕道1200公里,95%的乡镇、70%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建成1万亩莲米基地、1万亩葡萄产业园、5万亩“果套药”基地、5000亩珍稀林木基地,打造出全省唯一的“莲花博览园”。
3、投入不断增加。始终把加大投入、多元投入作为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重点。一是加强项目资金引导,通过整合部门项目,三年累计投入项目资金6.78亿元,占总投入的34%。二是发动群众筹资筹劳,采取“一事一议”、“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三是通过组建县水务投资公司,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全县共吸纳金融资金1.6亿元、社会资金1.2亿元。四是针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资金“缺口”,以县财政资金“兜底”,保证工程推进“不闪火”、“不降标”。近三年,县财政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0.25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一是忧患意识不足。我县七年来的风调雨顺,使广大干部群众都习惯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好了伤疤忘了痛”、“吃老本”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紧迫感,缺乏防洪涝、抗大旱的防患意识。二是主体责任不强。部分干部认为水利建设未纳入目标考核,修不修水利不会“一票否决”,头上没有“紧箍咒”,无关政绩;有的认为修水利的主体是农民群众,“谁受益、谁投资”,政府只是引导鼓励。因此,兴修水利口号喊得多,实际行动少。三是群众热情不高。农民种田每年排洪和抗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种粮比较效益极低,严重挫伤了种粮积极性。农民种田比较效益低,更加没有热情兴修水利。四是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各乡镇的水利人员大多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普遍缺乏专业技术。水利系统近20年未新招收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干部职工老龄化严重,业务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建管工作。
2、工程损毁严重。我县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坪塘、水库和水渠的建设大都使用三合泥、五合土等建筑材料,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后期又缺乏维修,加上自然灾害和人为损毁,全县许多塘、库、堰大坝塌陷、冲毁严重,部分水库、山坪塘坝基下的涵卧管已基本堵塞、断裂、塌陷,坝体严重渗水、不安全,溢洪道垮塌,渠系淤积、崩塌、渗漏严重,水库蓄水难以通过渠道送达渠尾,灌溉下游农田。多数灌溉设施已是带病运行,抗灾能力越来越弱,一些灌区内的良田也成了“望天田”。据调查,全县的病险水库有60多座,山坪塘、石河堰60%以上亟需整治,提灌站大部分难以发挥作用,支斗渠病险工程达280多处,农毛渠2214处。如小元乡的柏垭湾水库大坝渗漏,内坡冲刷严重,急需整治;曲家桥提灌站设备陈旧,机电老化,急需资金维修保养;宏观乡的灌溉渠道淤积、塌方严重,致使全乡良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60%。
3、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虽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相对于现实需求和历史欠账来说仍然不足。一是县级财政配套不足。由于我县财政困难,而上级项目投资又需要地方财政配套,争取到的项目配套资金迟迟难以到位,影响了水利项目建设。二是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筹资投劳的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一事一议”又偏重于农村公路和产业发展,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基本为零。三是国家政策投入资金大都用于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和管理经费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乡镇集体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经费没有明确的资金来源。
4、重建轻管突出。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没有专管机构,缺乏后期维护,责、权、利不明确,表面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责”。许多建成的水利工程项目使用周期缩短,无法持续发挥效益,已除险水库和泵站管理制度不全,甚至无人管理。由于长期重基建轻管理、重投资轻维护,造成灌区末级渠系(农毛渠)“肠梗阻”、隧洞垮塌的现象很普遍。农民对这种有水浇不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反响十分强烈,期盼尽快改变“五小水利”工程“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呼声很高。如王家镇的杨寺万隧洞及其配套渠系,关系到王家镇7、8村和大富乡15、16村5000余人的人畜饮水及4000余亩的农田灌溉,因缺乏管护,垮塌严重,已有四年无法过水。若能投入80-100万元即可解决该问题,但由于乡镇资金缺乏,“一事一议”资金又难以筹集,致使该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5、项目统筹乏力。我县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部门包括水务、水管、农牧、农机、国土、林业、扶贫移民、交通等部门,由于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各自规划、相互脱节、重复建设、资金拼盘等不规范现象。于是存在着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民相对富裕,项目实施难度小的地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金土地工程、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扎堆实施,而那些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的乡镇则多年来很少实施过农田水利项目。如楠木、王家等片区乡镇十多年来极少实施农田水利项目。
6、农村饮水仍不安全。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部分乡镇的安全饮水问题已得到解决,但因水源要求等因素制约,部分乡镇、抗旱死角还未能实施饮水安全工程。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十件实事”中提出“启动盘龙、王家片区集中供水工程建设”,2012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启动盘龙、楠木、大桥片区集中供水工程”,但至今仍有楠木、王家等片区乡镇安全饮水问题尚未解决。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各级政府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要承担起主要责任,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的考核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加大考核力度,增加考核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乡镇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要广泛宣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群众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重要性,逐步树立群众的主体意识。组织引导群众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使广大群众全过程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增强群众干好农田水利工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是要加大对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一方面积极引进水利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尤其是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选派系统内热爱水利事业、乐于献身水利的年青人到高校深造,对系统内的干部职工进行定期培训。
2、坚持科学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一是对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排查,科学制定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同时坚持规划的前瞻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要改变水利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土地整治、农田林网等规划相脱节的现状,着力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与农村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三是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要依据本地水资源特点,横向上从村与村、乡与乡到全县辖区流域,纵向上从水源(水库)、水头(支斗渠)到地头(农毛渠),并实施退耕护岸林、护渠林工程,构建林中有渠、渠林相间、沟渠纵横的山区生态水网。四是在充分调查论证、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带动力强、覆盖范围广、群众受益大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做到不盲目、不折腾,努力将每一项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和花架子工程,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3、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水务、农业、扶贫移民、国土等部门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用足用好国家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国家重点项目资金。二是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争取在省财政下拨全县“一事一议”资金的盘子里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在规划、宣传发动、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方面多做工作,注重引导村集体或群众采取“一事一议”投资投劳,充分发挥群众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要鼓励和引导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储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信贷资金,支持改善农田水利基础条件。
4、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建设合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部门协作,整合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县委、县政府应赋予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更大的职权,由其对各部门争取回来的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检查验收,切实解决部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项目重叠、建设重复、资金浪费等弊端。要加大对同类型项目的整合力度,打捆使用资金,按照水利建设总体规划,集中连片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真正做到“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实现规划一片、治理一片,达标一片、见效一片。
5、创新管护机制,确保效益发挥。一是摸清全县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现状,制定病害工程维护计划,在强化新建农田水利工程的同时,开展好已建成工程的维修、养护。二是对已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采取分级管理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将全县水库、塘堰、泵站、渠道及附属设施划为县、乡(镇)、村三级管理,单独一个村受益的设施由村级负责,跨村设施由乡镇、村共同负责,跨乡镇设施,由县、乡镇共同负责,确保全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归属到位、管理到位。三是积极发展农民用水协会、水利专业合作社、供水联合体等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鼓励用水户在工程维护、用水管理、水费收缴等方面实行自主管理。四是通过地方财政扶持一点、相关项目支持一点、农民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建立县级农田水利工程维护基金,并积极探索对协会或农户管护农田水利设施实行补贴的办法,充分调动协会和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关注、群众关心、人人参与的良性发展局面,做到农田水利工程有人建、有人管、有人修、有人保,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6、区分轻重缓急,解决突出问题。一是加快推进重点河流、水库、塘堰的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宝马河、西河的综合治理,通过加固堤岸、清淤疏浚,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快病险水库、山坪塘、石河堰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水库蓄水能力和防洪标准,消除运行隐患。二是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升钟水库蒙升分支渠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整体水平。通过新挖、疏通、清理、修复农村“竹节沟”,尽快完善农田水利工程末端渠系建设,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充分发挥工程整体效益。三是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惠及民生的大事,县委、县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回应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加大工作力度,履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承诺,尽快解决楠木、王家等片区乡镇安全饮水问题,取信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