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刻不容缓


文史资料  加入时间:2012/10/8 11:24:34 阅读次数:142255

 

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刻不容缓

——关于南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现状调查

邓太忠

 

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历来为川北重镇,长江中上游最大支流嘉陵江纵贯全境。河谷、丘陵、低山相间的地貌适合人类居住,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古为“有果氏”之国,夏商为“巴”人之国,周为“巴子国”地,秦汉为巴郡辖地。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无比灿烂的文化,故其境内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基本情况

嘉陵江是北上中原,南通荆楚的重要水上线路。南部县是嘉陵江流域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流经这一段的嘉陵江最为平缓,适宜人类居住,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一段人口最稠密,文化也最兴盛,其中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交织状态,形成了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格局。

南部县是巴蜀文化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皮影、傩戏、地灯、花灯、剪纸、提线木偶、根艺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就很繁荣。2005年下半年,县文化馆开展了一次普查工作,按濒危的古语言文学、口述文学、传统民间艺术、传统工艺与技艺、民俗、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区、其他需要保护的特殊对象七个大类全面普查,共整理出近60余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其中马王皮影、店垭花灯、李大兴剪纸、杜家班傩戏被誉为川北民间文化艺术的“四朵金花”,享誉省内外、国内外。一度销声匿迹的地灯戏,几乎失传的马王皮影多次应邀到省内外演出,鲜为人知的李大兴剪纸,以细腻的刀法、精美的造型闻名国内外。此外,尚有种类繁多的民间舞蹈、民间歌谣、民间音乐、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器乐,各种民间文化艺术百花齐放,极大地丰富了南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南部民间文化的形成和繁荣,为提高南部县的文化品味和提升南部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保护情况及现状

1、结合文化创建保护特色民间文化。从1998年开始,南部县积极开展文化先进县(乡镇)和特色文化之乡的创建活动,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创建文化先进县和特色文化之乡的实施意见,各乡镇相继转发了文件,全县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创建工作纳入了议事日程,纳入了党政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我县马王乡、火峰乡被命名为省级特色文化之乡,店垭乡、双峰乡被命名为省级民间艺术之乡。由于民族民间文化工作突出,伏虎镇、三官镇、定水镇被评为省级文化先进乡镇;建兴、东坝、楠木、大河、大桥、黄金、升钟等乡镇被评为市级文化先进乡镇;南部县文化馆受到省、市的表彰奖励。

2、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收集、挖掘和整理。南部县早于1992年就完成了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普查收集整理,并编辑成《南部民间文艺集成》、《南部民间音乐舞蹈集成》。《南部民间器乐集成》、《南部民间戏曲集成》、《南部县文化艺术志》编撰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同时,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进行了搜集整理,使这些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获得新的生命,焕发时代的光彩。搜集整理了马王皮影传统剧目,并经过加工整理排演了《闹隍会》、《灵版迷》、《包公照镜子》等一组剧目,轰动艺坛,使得一度销声匿迹的马王皮影戏登台亮相,并应邀到成都为外宾做专场演出,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冠冕”。对川北灯戏进行了系统地抢救、提高、发展,使得濒临灭绝的世界唯一的川北灯戏至今流传于我县店垭、保城、双峰一带。组织力量深入民间挖掘、抢救杜家班傩戏,在研究、整理、开发和创新上狠下功夫,使这一几乎失传的民间戏剧活化石得以真正保护,打造的南部傩舞引起轰动,名扬省内外。我县的剪纸艺术、根艺得到普及和发展。

3、保护现状。我县多数民族民间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传承,但由于缺少保护经费,受现代经济文化的冲击,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不一,保护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一些优秀的民间文化或一些精髓的内容,逐渐丧失了生存的土壤而枯萎凋谢。

近三年来,在南部县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县文化馆的具体努力,才获得了充分的保护,并在新时期有新的发展,如马王皮影、杜家班傩戏、南部地灯、南部剪纸。县文化馆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民族民间艺术陈列厅,收藏各类作品、资料700多件。目前,县文化馆正进行杜家班傩戏的全面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南部傩舞已经搬上舞台,参加了省、市的演出,引起了数十家媒体的关注。

有些保护得较好,但风采不如往昔。马王皮影是融表演、雕刻于一体的文化遗产,却几乎也只剩下表演这一块了。南部地灯虽然得到了保护,但却没有得到较好的继承和弘扬,主要原因是会演又会唱,会编又会排的人极少,很多剧目无法与群众见面。杜家班傩戏虽然文字音像资料及面具、道具都有一定的收藏,但表演人才奇缺,由于杜南楼已经逝世,剧本改编,表演导排存在严重的问题。马王乡何正同的“马王皮影”因是家传技艺,随着老艺人的去世而技艺丧失,加之没有经济效益,后人无心习艺而失传的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皮影的雕刻技艺。近几年来,在县文体局、县文化馆的努力下通过给后人做工作,何正同的儿子何华平才放弃在外打工,返家专心习艺,目前又已有第八代传人接班。但都已不再像前人一样,能雕能演了,甚至连祖传的部分皮影都因以前的保护意识差而流失了。

其它如南部的评书、金钱板、莲花闹,除曹荣评书还在表演外,其余都因老艺人的逝世而失传,连曲谱都失散无踪。此外,较著名的金龙、火龙、草龙、水龙等舞龙表演和龙的制作,也已出现失传的危险。

三、意见和建议

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意义非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使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与文明不断发扬光大,为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出现断层,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继续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议:

1、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南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县人大及县政府应结合南部县实际,尽快制定出台《南部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办法》等相关法规,将有特色和重点保护的民族民间文化以条款的形式,先行立法保护起来,以防止一些人借保护的名义,滥用、歪曲、损害民族民间文化的原意,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2、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抢救、整理和保护工作,把保护工作作为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的重要环节,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颁布实施、职责明确、形成合力”的原则,切实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中来。县政府应支持文化馆以“南部县文化馆、南部县民间艺术博物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机构模式,配备专门人员和必要的设备,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资金落实到履行保护职责的基层单位,确保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有效实施。

3、在教育中向学生灌输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将一些民族民间文化的精髓写入各类教材,使民族民间文化能从小就在青少年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让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深入各阶层,让全县人民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视为自己的一项责任和义务。成立专门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基金,动员全社会和全县人民共同参与保护工作,让他们在挖掘、整理、保护民间文化工作上发挥积极作用。

4、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各级政府应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文化部门应积极配合,通力合作,要在科学保护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要清醒地认识到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不能以经济效益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更不能作为目的,不断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

5、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原则,防止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曲解、歪曲和滥用,对于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要及时地抢救,建立全面系统的文化艺术档案,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将其最具传统价值的、最本质的、最精华的内容以最原始的面貌,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

南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不是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县130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党政重视,财政支持,全县人民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南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真正得到抢救和保护,并让它在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经济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Top  [收藏]「打印」「关闭窗口」